站在香皂箱說的話•22-1 筆墨,也要公平貿易
做生意的,要賺錢是天公地道的事。資本主義之下,做生意的,要壓低成本賺取最大的利潤 。在我們澳洲販賣著許多廉價的衣服與食品,因爲這些産品在人力成本較低廉的開發中國家生産,所以價格才定得這麽樣的便宜。
可是,你不能為了買廉價的産品而壓榨開發中國家的人民的人力和勞力,試圖賺取最大的利益。這種商業行為,不少資本家認爲,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如此一來,開發中國家的人,以低廉的工資工作,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的生活水準無法提升,也無法如開發國家的生活那樣水準的相比.。
你看,溫家寶中秋夜出席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等團體聯合歡宴上,語重心長的承認:「中國許多出口企業,利潤率僅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
對於美國要求,人民幣照美國政府升值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溫家寶說:「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企業會破產,多少中國勞工遭到解雇,多少民工會失業必須返鄉,中國社會將出現劇烈動盪」。
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做生意,愛用低利潤,低价位,殺價取勝。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先把生意拿過來才說別的,在合同未簽訂之前,對於什麽的要求都OK,但合同簽訂之後,總有落實不到的地方。
因此,有人提出做生意要以 “公平貿易” 的形態做交易。
公平貿易的倡議者認爲;現代的社會不穩定、社會公義的失落、恐怖主義的擴張都是由一個失衡的全球經濟體系所致。他們試圖透過與被邊緣化開發中家的勞工及生産者,彼此緊密合作,將他們從弱勢的角色,轉化成爲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的關係人,也試圖賦權他們爲其自己組織的利害,更積極的參與全球市場貿易之角色,以促進國際貿易的公平性。同時要開發中國家的人民提供一個 “跳板式”的支援,讓開發中國家的人民早日 “脫離苦海”, 公平貿易的倡議者的此想法是多受人們矚目的。
第一次將公平貿易産品商業化的嘗試是在北半球市場,時間約1940及1950年開始,由宗教團體及數個政治導向的非政府所組織。到了1960年的歐洲共同體認爲公平貿易是: “要提升開發中國家人民的生活水準,提供資金援助還不够,重要的,要以合理的價格向開發中國家購置其生産的産品,這個理念經過市民運動,漸漸受人注目,現在已經廣布到全世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