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夕陽無限好系列(三)

夕陽無限好系列(三) 獨居開啓生活新篇章

南澳時報記者/石磊

當老年生活擺脫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困擾時,寂寞、窮困、疾病就不再成爲年老的代名詞!

當然,現實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二十四孝子女無微不至地奉養父母。但是,或許我們必須接受一個這樣的事實:在一些亞洲華人家庭當中,一些年老的父母甚至對子女帶著“三分敬意”,並把子女的話當成“權威”。一些失去工作能力的老人在錢不夠用時,也因爲難以向子女啓齒,而默默承受生活的壓力。

記者曾經在一些非福利國家遇見一位健康狀況非常糟糕,卻又別無選擇,必須工作到60歲的單身老人。他這樣說:“如果現在退休,單靠我的積蓄生活,十年後不死,我就得餓死。” 這只是其中一個不幸的例子。

相對的,澳大利亞的老人就活得十分有尊嚴。

當一些人認爲,在澳大利亞的長大的華人移民,因爲接受西方教育的洗禮,失去了親自照料和奉養父母的優良傳統觀念時;很諷刺的是,華人長輩可能已經不再堅持“三代同堂”的想法。當我們提出爲什麽亞洲的老人還有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的問題時,西方福利國的制度可能已經寫下注解。

1996年底,南澳亞洲房屋協會在Hillcress 興建的6所房屋完工,隨後,六戶來自越南和中國的亞洲移民遷入這個社區。他們都是選擇獨居的老人。亞洲房屋協會的成立可以被視爲是澳大利亞政府體恤民衆的其中一種表現,因爲她把說同一種語言、擁有同樣文化背景的亞洲移民集合在一個社區,減少異鄉生活的寂寞和疏離感。

這六戶選擇獨居的華人移民在受訪時直接了當地說,和子女住在一塊,大家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不同,與其互相遷就,倒不如選擇獨居接受政府的照顧。“即使我們不搬出來,年輕一代通常在成了家之後都選擇組織小家庭。分開來住沒什麽不妥,大家在生活中一樣可以互相照應,建立頻密的互動。”

事實上,老人家選擇獨居並不意味著兩代人會因此産生距離,相反的,他們和子女的互動和關懷並沒有減少。一般上,他們的子女幾乎每個星期會來探望他們一次,帶他們去購物。過年過節時,依然會吃飯團聚。對於父母親在生活上的種種需要,做子女的通常是有求必應。

這些居住在Hillcress社區的獨居老人非常懂得安排生活,雖然他們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唐人街,但彼此間密切的互動卻讓生活增添色彩。來自越南的移民古汝駒說,他幾乎每天都到唐人街報到。老人家聚在一起,從報章的新聞到生活瑣事,天南地北無所不談。

來自廣州的賀雅蘭偶爾到墨爾本的女兒家小住幾周,偶爾參加華人福利會或是華聯會的旅遊、聚餐活動,生活優哉寫意。

他們認爲,澳大利亞空氣好,環境舒適,政府給予的津貼雖然比上不足,但比下依然有餘。

對於老人家“快樂生活”的秘訣,他們說:“第一要身體好,第二要生活好。至於子女的問題,他們自己懂得解決,沒什麽好擔心的。這樣的生活怎能不開心呢?”

澳大利亞的移民獨居老人在政府的照顧下免除了生活的壓力,也放開了“三代同堂”的枷鎖。在與留在祖國內的一些朋友的情況作比較時,他們感恩於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有人認爲,大多數的澳大利亞老人都是非常快樂而活得非常有尊嚴的。但這群居住在Hillcress社區的獨居老人流露出來的快樂與無優,除了原自於沒有生活壓力,也因爲他們深深體會到“知足常樂”的道理。

Hillcress社區爲獨居老人提供的房子一共有三個房間,一個客廳和開放式廚房,房子還擁有範圍適中的前院與後院。對於澳大利亞政府提供的福利,從生活輔導到住屋安排,即使您無法以英語溝通,依然可以向一些華人社團尋求援助。所以,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任何問題,千萬不要保持沈默!

圖片說明:澳大利亞政府提供的福利讓老年人非常有尊嚴地過生活。

下期預告:許多移民在初抵澳大利亞時,因爲語言的問題的生活環境的轉變而感到無所適從。一些人在這個過程中,作出放棄與子女團聚的抉擇返回故鄉。但是,一些移民則因爲勇敢地開拓生活圈子,而開啓了生命的另一扇窗戶。請留意下期報道。

0 意見:

張貼留言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Macys Printable Coupons